音讀
注音 ㄇㄠˊ ㄙㄨㄟˋ ㄗˋ ㄐㄧㄢˋ
漢語拼音 máo suì zì jiàn
釋義
戰國時,平原君之門下食客毛遂自薦跟隨前往楚國遊說。典出《史記.卷七六.平原君虞卿列傳.平原君》。後用「毛遂自薦」比喻自告奮勇,自我推薦。△「自告奮勇」、「脫穎而出」
典源
《史記.卷七六.平原君虞卿列傳.平原君》
秦之圍邯鄲,趙使平原君求救,合從於楚,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。平原君曰:「使文能取勝,則善矣。文不能取勝,則歃血於華屋之下,必得定從而還。士不外索,取於食客門下足矣。」得十九人,餘無可取者,無以滿二十人。門下有毛遂1>者,前,自贊於平原君2>曰:「遂聞君將合從3>於楚4>,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,不外索。今少一人,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。」平原君曰:「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於此矣?」毛遂曰:「三年於此矣。」平原君曰:「夫賢士之處世也,譬若錐之處囊中,其末立見。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,左右未有所稱誦,勝未有所聞,是先生無所有也。先生不能。先生留!」毛遂曰:「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。使遂蚤5>得處囊中,乃穎脫而出6>,非特其末見而已。」平原君竟與毛遂偕。
〔注解〕
(1) 毛遂:戰國時趙國人,生卒年不詳。為平原君門下食客,初無表現,後自薦隨平原君至楚,與楚王定約立功。
(2) 平原君:趙勝(?∼西元前351),戰國趙武靈王的兒子。封於平原,故稱為平原君。喜賓客,食客多至數千人,為戰國當時有名的四公子之一,亦為趙之名相。
(3) 合從:戰國時蘇秦倡導聯合楚、齊、燕、韓、趙、魏六國,共同抵抗秦國的政策。因六國地處南北,故名「合從」。從,音ㄗㄨㄥ。
(4) 楚:國名。周成王封熊繹於楚,春秋時稱王,為戰國七雄之一。領有今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浙江及河南南部,後為秦所滅。
(5) 蚤:通「早」。
(6) 穎脫而出:錐處囊中,尖端必冒脫而出。比喻顯露才能而超越眾人。見「脫穎而出」。
典故說明
據《史記.卷七六.平原君虞卿列傳.平原君》載,戰國時,秦國出兵攻打趙國,包圍了趙都邯鄲,情況十分危急,於是趙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國,請求援救。平原君打算在其門下食客挑選出二十個文武人才一同前往,但只選出十九個,剩下的都不符合條件。這時,有一個名叫毛遂的人,主動向平原君自我推薦,請求加入前往楚國的行列。平原君問:「你在我門下多久了?」毛遂回答:「三年了。」平原君說:「一個真正有才能的人,就好像一把放在袋子裡的錐子一樣,立刻就會顯露出鋒利的錐尖。而你在我門下三年了,我卻沒聽說過你有什麼表現,你還是留下吧!」毛遂說:「我現在自我推薦,就是請求你把我放進袋子裡,如果早點有這樣的機會,那我就不只是露出錐尖而已,而是早就顯露出才能,鋒芒畢露了!」平原君覺得毛遂說得有道理,就答應讓他一同前往。到了楚國,平原君和楚王會談,從早上到中午,都還沒有結果。毛遂於是持劍走到楚王面前,極力說明趙、楚聯合抗秦的利害關係。楚王終於被說服,答應趙國願意出兵援救。於是兩國當場歃血為盟,誓守聯合抗秦的盟約。毛遂這次不僅幫平原君完成任務,也為國家立下了功勞,讓大家對他刮目相看,平原君因此待他為上賓。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「毛遂自薦」這個成語,比喻自告奮勇,自我推薦。
書證
01.《資治通鑑.卷五.周紀五.赧王五十七年》:「趙王使平原君求救於楚,平原君約其門下食客文武備具者二十人與之俱,得十九人,餘無可取者。毛遂自薦於平原君。」
02.《兒女英雄傳.第一八回》:「為此晚生不揣鄙陋,竟學那毛遂自薦。倘大人看我可為公子之師,情願附驥,自問也還不至於尸位素餐,誤人子弟。」
03.《文明小史.第一一回》:「這個差使,兄弟一定毛遂自薦,省得太尊另外尋人。」
用法說明
語義說明 比喻自告奮勇,自我推薦。
使用類別 用在「自我推薦」的表述上。
例 句 01 我進公司是毛遂自薦的。
02 容我毛遂自薦,我姓王,是來應徵店員的。
03 這地方我熟,容我毛遂自薦,當大家導遊。
04 他向老師毛遂自薦當班長,為同學們服務。
05 這些志工都是毛遂自薦,主動來參加這趟環保之旅。
06 老師問全班同學是否有人願意毛遂自薦,來擔任班長。
07 班長向老師毛遂自薦地說:「可否讓我來當老師的助手?」
08 現在的社會講究自我廣告,掌握機會,毛遂自薦是很重要的。
09 我就是欣賞你當年毛遂自薦的勇氣,才會破格晉升你當經理。
辨識
近義: 自告奮勇
反義: 裹足不前
辨似:
形音辨誤 遂,音ㄙㄨㄟˋ,毛遂為人名。不可寫作「逐」。
同 「毛遂自薦」及「自告奮勇」都有主動要求承擔任務的意思。
異 「毛遂自薦」側重於認為自己有能力而自我推薦;「自告奮勇」側重於勇於擔當,挺身而出。
毛遂自薦 自告奮勇 辨似例句
○ ㄨ 這地方我熟,容我~,當大家導遊。
ㄨ ○ 一聽到要組成救難隊,大家都~搶著參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