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讀
注音 ㄇㄟˊ ㄎㄞ ㄧㄢˇ ㄒㄧㄠˋ
漢語拼音 méi kāi yǎn xiào
釋義
眉頭舒展,眼含笑意。形容愉悅欣喜的神情。※語或本《喻世明言.卷四.閒雲菴阮三償冤債》。△「眉飛色舞」
典源
※《喻世明言.卷四.閒雲菴阮三償冤債》
菴內尼姑,姓王名守長,他原是個收心的弟子。因師棄世日近,不曾接得徒弟,止有兩個燒香上灶燒火的丫頭。專一向富貴人家布施。佛殿後新塑下觀音、文殊、普賢三尊法像,中間觀音一尊,虧了陳太尉夫人發心喜捨,妝金完了,缺那兩尊未有施主。……張遠心下想道:「又好個機會。」便向尼姑道:「師父,我有個心腹朋友,是個富家。這二尊聖像,就要他獨造也是容易,只要煩師父幹一件事。」張遠在袖兒裡摸出兩錠銀子,放在香桌上道:「這銀子權當開手,事若成就,蓋菴蓋殿,隨師父的意。」那尼姑貪財,見了這兩錠1>細絲白銀,眉花眼笑道:「大官人2>,你相識是誰?委3>我幹甚事來?」張遠道:「師父,這事是件機密事,除是你幹得,況是順便,可與你到密室說知。」說罷,就把二錠銀子,納入尼姑袖裡,尼姑半推不推收了。二人進一個小軒內竹榻前坐下,張遠道:「師父,我那心腹朋友阮三官,於今歲正月間,蒙陳太尉小姐使梅香寄個表記來與他,至今無由相會。明日師父到陳府中去見奶奶,乘這個便,倘到小姐房中,善用一言,約到菴中與他一見,便是師父用心之處。」
〔注解〕
(1) 錠:音ㄉ|ㄥˋ,量詞,用以計算塊狀物的單位。
(2) 大官人:古時對男子的敬稱。
(3) 委:託付。
典故說明
「眉開眼笑」原作「眉花眼笑」,指眉頭舒展開來,眼睛充滿了笑意,用來形容非常欣喜愉悅的樣子。如明人馮夢龍所著之《喻世明言.卷四.閒雲菴阮三償冤債》:「那尼姑貪財,見了這兩錠細絲白銀,眉花眼笑道:『大官人,你相識是誰?委我幹甚事來?』」閒雲菴的王尼姑因為殿中尚有兩尊佛像未著金身,正在憂心,恰好張遠有事託付,邢籗兩錠白銀作為酬謝,王尼姑見到白銀,禁不住地「眉花眼笑」。「眉開眼笑」這句成語或從此演變而來。如清代小說《文明小史.第二一回》描述清抱在路上閒逛,撿到一個沈重的皮包,他設法將將其物歸原主,那人失而復得,「喜的眉開眼笑,打開皮包,取出一大把鈔票送他」。另一部清代小說《鏡花緣.第三一回》中,則是說到林之洋的女兒聰明機智,博學多聞,再難的題目都考不倒她,讓林之洋也是「喜的眉開眼笑,不住點頭」。
書證
01.明.鄭之文《旗亭記.第二一齣》:「見你終日眉頭不展,面帶憂容,不曾有一日眉開眼咲(笑),端的為著甚事?」
02.《醒世姻緣傳.第四回》:「次早辰牌時分,兩個眉開眼笑的起來,吩咐廚房預備酒菜,要午間請禹明吾同童山人在迎暉閣下吃酒。」
03.《程乙本紅樓夢.第二回》:「封肅喜得眉開眼笑,巴不得去奉承老爺,便在女兒前一力攛掇。」
04.《鏡花緣.第三一回》:「林之洋聽了,喜的眉開眼笑,不住點頭。」
05.《三俠五義.第一七回》:「老寗聽見『相見』二字,樂了個眉開眼笑。」
06.《文明小史.第二一回》:「那西洋人喜的眉開眼笑,打開皮包,取出一大把鈔票送他。」
用法說明
語義說明 形容愉悅欣喜的神情。
使用類別 用在「喜悅歡樂」的表述上。
例 句 01 看你眉開眼笑的樣子,想必有什麼喜事?
02 這一段默劇十分有趣,讓觀眾個個眉開眼笑。
03 小王說話十分風趣,經常逗得大家眉開眼笑。
04 聽說孫子要娶媳婦了,老奶奶高興得眉開眼笑。
05 新店開張,老李眉開眼笑地站在門口招呼賓客。
06 得知中了大獎,老王高興得眉開眼笑,手舞足蹈。
07 這對新人眉開眼笑地接受大家的祝福,連聲道謝。
辨識
近義: 眉飛色舞,笑逐顏開,開眉展眼,喜眉笑眼,喜笑顏開
反義: 愁眉不展,愁眉苦臉,愁眉鎖眼,蹙額愁眉,顰眉蹙額
辨似:
形音辨誤
同 「眉開眼笑」及「眉飛色舞」都是用來形容喜悅的樣子。
異 「眉開眼笑」側重於形容單純的欣喜愉悅;「眉飛色舞」則側重於形容振奮高興的樣子,帶有得意的意味。
眉開眼笑 眉飛色舞 辨似例句
○ ㄨ 這一段默劇十分有趣,讓觀眾個個~。
ㄨ ○ 只要一聊到旅遊話題,她就變得~,一副欲罷不能的表情。
參考詞語
參考詞語︰ 眉花眼笑
注音︰ ㄇㄟˊ ㄏㄨㄚ ㄧㄢˇ ㄒㄧㄠˋ
漢語拼音︰ méi huā yǎn xiào
釋義︰ 猶「眉開眼笑」。見「眉開眼笑」條。
01.《喻世明言.卷四.閒雲菴阮三償冤債》:「那尼姑貪財,見了這兩錠細絲白銀,眉花眼笑。」(源)
02.《儒林外史.第二一回》:「將這兩本書拿到燈下一看,不覺眉花眼笑,手舞足蹈的起來。」
參考詞語︰ 眉歡眼笑
注音︰ ㄇㄟˊ ㄏㄨㄢ ㄧㄢˇ ㄒㄧㄠˋ
漢語拼音︰ méi huān yǎn xiào
釋義︰ 猶「眉開眼笑」。見「眉開眼笑」條。
01.《玉嬌梨.第七回》:「張軌如看了是真,喜得眉歡眼笑,即忙叫家人去備飯。」
02.《金瓶梅.第三三回》:「到次日,與了潘姥姥一件蔥白綾襖兒,兩雙緞子鞋面,二百文錢。把婆子歡喜的眉歡眼笑,過這邊來,拿與金蓮瞧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