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明鏡高懸


音讀

注音 ㄇㄧㄥˊ ㄐㄧㄥˋ ㄍㄠ ㄒㄩㄢˊ
漢語拼音 míng jìng gāo xuán

釋義

傳說秦宮有方鏡,能照見人的五臟六腑,鑑別人心邪正。典出《西京雜記.卷三》。後用「明鏡高懸」比喻官吏辦事明察無私,執法公正嚴明。





典源

《西京雜記.卷三》
高祖初入咸陽宮,周行庫府,金玉珍寶,不可稱言。其尤驚異者,……有方鏡,廣四尺,高五尺九寸,表裡有明1>。人直來照之,影則倒見。以手捫2>心而來,則見腸胃五臟,歷然無礙3>。人有疾病在內,則掩心而照之,則知病之所在。又女子有邪心,則膽張心動4>,秦始皇5>常以照宮人6>,膽張心動者則殺之。
〔注解〕


(1) 表裡有明:正反兩面都明亮。

(2) 捫:撫、摸。

(3) 歷然無礙:清楚而無阻礙。

(4) 膽張心動:心膽慌張跳動。

(5) 秦始皇:秦王政二十六年(西元前221)統一天下,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,而把古時的皇與帝合稱為皇帝,自稱始皇帝。廢諡法,以世計。廢封建,行郡縣,以集權中央;統一度量衡與文字;開闢馳道,修築長城,以鞏固國防;為消除反側與箝制思想,沒收民間兵器,偶語詩書者棄市,又有焚書坑儒之事。五度巡行天下,北逐匈奴,南征百越。於始皇三十七年,死於巡遊途中。

(6) 宮人:宮女的通稱。


典故說明

根據《西京雜記》的記載,劉邦攻入咸陽宮時,尋獲寶物一方明鏡,它能照見人的五臟六腑,也能鑑別人心正邪。秦始皇常利用它來照宮女,凡心膽慌張跳動的就殺死她。杜甫〈洗兵馬〉詩「司徒清鑒懸明鏡」句,正式用「懸明鏡」來稱許司徒李光弼,從此人們就以「明鏡(秦鏡)高懸」來比喻官吏辦事明察洞燭,執法公正嚴明。


書證



01.元.關漢卿《望江亭.第四折》:「今日個幸對清官,明鏡高懸。」

02.清.錢謙益〈致龔芝麓書〉其二:「秉鈞當國,正須料理人才,牛溲馬渤亦是藥籠中物,況有法眼天眼,明鏡高懸,則弟之片言,或亦可備下體之采耳。」

03.《好逑傳.第七回》:「我鐵中玉遠人也,腑肺隱衷,本不當穢陳於小姐之前;然明鏡高懸,又不敢失照,因不避瑣瑣。」

04.《三俠五義.第五回》:「不料小人姪兒,今日看見此墜,被人告到太爺台前。惟求太爺明鏡高懸,伸此冤枉!」

05.清.洪仁玕《英傑歸真》:「干王明鏡高懸,真偽立見,愚弟決去妖官來投。」


用法說明



一、
語義說明 比喻官吏執法能公正嚴明。褒義。
使用類別 用在「執法嚴明」的表述上。
例  句 01 這位法官果真是明鏡高懸,平反不少冤情。
02 陳法官判案一向公正嚴謹,真可說是明鏡高懸。
03 這位法官詳查案情,明鏡高懸,使冤獄得以昭雪。
04 法官在斷案時應明鏡高懸,不受私慾和強權的左右。
06 他是位清廉自持、明鏡高懸的法官,畢生致力建立公正嚴明的司法制度。
08 面對被害人的控訴,原本應明鏡高懸的法庭卻視而不見,讓人不禁懷疑公理何在?
二、
語義說明 比喻辦事能明察無私。褒義。
使用類別 用在「明察奸惡」的表述上。
例  句 01 你不用擔心這些謠言,經理一向明鏡高懸,會有適當的處置。
02 這些小人擅長蠱惑人心,所幸新任主管明鏡高懸,讓他們個個原型畢露。


辨識



近義: 大公無私,執法如山,洞燭姦邪





參考詞語



參考詞語︰ 高懸秦鏡
注音︰ ㄍㄠ ㄒㄩㄢˊ ㄑㄧㄣˊ ㄐㄧㄥˋ
漢語拼音︰ gāo xuán qín jìng
釋義︰ 即「明鏡高懸」。見「明鏡高懸」條。
01.唐.于兢〈瑯琊忠懿王德政碑〉:「有典有則,為龍為光。高懸秦鏡,理道自靜。」 


參考詞語︰ 神鏡高懸
注音︰ ㄕㄣˊ ㄐㄧㄥˋ ㄍㄠ ㄒㄩㄢˊ
漢語拼音︰ shén jìng gāo xuán
釋義︰ 猶「明鏡高懸」。見「明鏡高懸」條。
01.唐.殷文圭〈省試夜投獻座主〉詩:「闢開公道選時英,神鏡高懸鑒百靈。」 


參考詞語︰ 高檯明鏡
注音︰ ㄍㄠ ㄊㄞˊ ㄇㄧㄥˊ ㄐㄧㄥˋ
漢語拼音︰ gāo tái míng jìng
釋義︰ 即「明鏡高懸」。見「明鏡高懸」條。
01.《京本通俗小說.錯斬崔寧》:「今日天理昭然,一一是他親口招承,伏乞相公高檯明鏡,昭雪前冤!」 


參考詞語︰ 高懸明鏡
注音︰ ㄍㄠ ㄒㄩㄢˊ ㄇㄧㄥˊ ㄐㄧㄥˋ
漢語拼音︰ gāo xuán míng jìng
釋義︰ 即「明鏡高懸」。見「明鏡高懸」條。
01.元.李行道《灰闌記.第四折》:「你道他是高懸明鏡南衙內,*的個訴根由直把冤情洗。」 


參考詞語︰ 秦庭朗鏡
注音︰ ㄑㄧㄣˊ ㄊㄧㄥˊ ㄌㄤˇ ㄐㄧㄥˋ
漢語拼音︰ qín tíng lǎng jìng
釋義︰ 猶「明鏡高懸」。見「明鏡高懸」條。
01.《初刻拍案驚奇.卷一一》:「負屈寒儒,得遇秦庭朗鏡;行凶詭計,難逃蕭相明條。」 


參考詞語︰ 高臺明鏡
注音︰ ㄍㄠ ㄊㄞˊ ㄇㄧㄥˊ ㄐㄧㄥˋ
漢語拼音︰ gāo tái míng jìng
釋義︰ 猶「明鏡高懸」。見「明鏡高懸」條。
01.明.高明《汲古閣本琵琶記.第一七齣》:「若還把我拖翻,便叫高臺明鏡,小人也不是都官,也不是里正,休將屈棒,錯打了平民。」 


參考詞語︰ 秦鏡高懸
注音︰ ㄑㄧㄣˊ ㄐㄧㄥˋ ㄍㄠ ㄒㄩㄢˊ
漢語拼音︰ qín jìng gāo xuán
釋義︰ 即「明鏡高懸」。見「明鏡高懸」條。
01.清.李漁《比目魚.第三二齣》:「若非秦鏡高懸,替老夫伸冤雪枉,不止隕身一旦,亦且遺臭萬年。」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模稜兩可

音讀 注音 ㄇㄛˊ ㄌㄥˊ ㄌㄧㄤˇ ㄎㄜˇ 漢語拼音 mó léng liǎng kě 釋義 「模稜兩可」之「模」,典源作「摸」。「摸」,通「模」。「模稜兩可」摸物稜角兩端,摸那一端都可以。比喻處理事情的態度含混,不表示明確的意見或主張。語本《舊唐書.卷九四.蘇味道列傳》。△「不置可否」 典源 《舊唐書.卷九四.蘇味道列傳》 蘇味道,趙州欒城人也。少與鄉人李嶠俱以文辭知名,時人謂之蘇、李。……嘗謂人曰:「處事不欲決斷明白,若有錯誤,必貽咎譴1>,但摸稜以持兩端可矣。」時人由是號為「蘇摸稜」。 〔注解〕 (1) 咎譴:因過失而受到的責備。 典故說明 根據《舊唐書》的記載,蘇味道是唐初趙州欒城人,年輕時和李嶠都以擅長文辭而出名,當時的人因此合稱他們為「蘇李」。雖然他一生中都在官場上打滾,還擔任過宰相的重要職務,但是他的處事態度含混,曾經對人說:「處理事情時,最好不要明白的表示自己的意見和主張,萬一出了錯,才不會因為判斷錯誤而受到責備,這就像摸著稜角的兩端,不置可否才好。」人們因此,幫他取了個「蘇摸稜」的外號。後來「模稜兩可」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以比喻處理事情的態度含混,不表示明確的意見或主張。 書證 01.明.張居正〈時政切要疏〉:「臣竊見近年以來,紀綱不肅,法度不行,上下務為姑息,百事悉從委徇,以模稜兩可謂之調停,以委曲遷就謂之善處。」 02.明.王世貞《嘉靖以來首輔傳.卷七》:「近年以來,紀綱不肅,法度不行。上下務為姑息,百事悉從委徇,以模稜兩可為調停,以委曲遷就為善處。」 03.清.谷應泰《明史紀事本末.卷六一.江陵柄政》:「近年以來,綱紀不肅。猥以模稜兩可謂之調停,以委曲遷就謂之善處。伏望刑賞予奪,一歸公道而不曲徇乎私情。」 04.《經史講義.卷一四.書經.清.柴潮生.繼自今立政其勿以憸人其惟吉士用勱相我國家》:「謇謇諤諤,明辨是非者,必君子;&00614_w 01.jpg;&00614_w 01.jpg;訿訿模稜兩可者,必小人。」 05.清.喻昌《醫門法律.卷一二.論金匱硝石礬石散方》:「此方之極妙極妙者也,以陳無擇之賢,模稜兩可。其說謂『無發熱、惡寒、脈滑者用此湯;若發熱、惡寒、其脈浮緊,則以滑石石膏治之。青天白日、夢語喃喃、況其他乎!」

推己及人

音讀 注音 ㄊㄨㄟ ㄐㄧˇ ㄐㄧˊ ㄖㄣˊ 漢語拼音 tuī jǐ jí rén 釋義 將心比心,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。語出晉.傅玄《傅子.卷一.仁論》。 典源 晉.傅玄《傅子.卷一.仁論》 昔者聖人之崇仁也,將以興天下之利也。利或不興,須仁以濟。天下有不得其所,若己推而委之於溝壑然。夫仁者,蓋推己以及人也,故己所不欲,無施于人1>,推己所欲,以及天下。推己心孝于父母,以及天下,則天下之為人子者,不失其事親之道矣。推己心有樂于妻子,以及天下,則天下之為人父者,不失其室家之歡矣。推己之不忍于饑寒,以及天下之心,含生無凍餧之憂矣。此三者,非難見之理,非難行之事。唯不內推其心以恕乎,人未之思耳。夫何遠之有哉。 〔注解〕 (1) 己所不欲,無施于人:自己所不喜歡的事物,不要加在別人身上。出自《論語.衛靈公》。見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 。 典故說明 在《論語.衛靈公》中,孔子說︰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」意思就是說,自己所不喜歡的事情,不要加在別人的身上。而在晉.傅玄《傅子.卷一.仁論》中,則更進一步將孔子的思想擴大,認為不但要「己所不欲,無施于人」,更要「推己所欲,以及天下」。也就是說,將自己所願意的事情,施行在其他人的身上,做到「推己以及人」。因此,自己孝順父母,也要讓別人孝順父母;自己家庭和樂,也讓其他人的家庭和樂;自己不願遭受飢寒,也幫助別人不會遭受飢寒。唯有當一個人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時,才能做到「推己以及人」,達成真正的仁恕之道。後來「推己及人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形容將心比心,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。 書證 01.晉.傅玄《傅子.卷一.仁論》:「夫仁者,蓋推己以及人也,故己所不欲,無施于人,推己所欲,以及天下。」(源) 02.宋.朱熹《四書章句集注.中庸章句.第一三章》:「盡己之心為忠,推己及人為恕。」 03.宋.朱熹〈與范直閣書〉:「學者之於忠恕,未免參校彼己,推己及人,則宜其未能誠一於天,安得與聖人之忠恕者同日而語也。」 04.明.海瑞《海瑞集.上編.淳安縣時期.興革條例》:「不知講信修睦,不能推己及人,此訟之所以日繁而莫可止也。」 05.清.張惠言〈承拙齋家傳〉:「先生以致知格物為基阯,以身體力行為堂奧,以忝忿窒欲為牆垣,以推己及人為門戶,以書策吟詠為園囿,保吾天全吾真

馬耳東風

音讀 注音 ㄇㄚˇ ㄦˇ ㄉㄨㄥ ㄈㄥ 漢語拼音 mǎ ěr dōng fēng 釋義 東風吹過馬耳邊,瞬間消逝。比喻充耳不聞、無動於衷。語本唐.李白〈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〉詩。△「耳邊風」、「秋風過耳」 典源 唐.李白〈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〉詩(據《全唐詩.卷一七八.李白》引) 人生飄忽百年內,且須酣暢萬古情。君不能狸膏金距學鬥雞,坐令鼻息吹虹霓。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,西屠石堡取紫袍。吟詩作賦北窗裡,萬言不直1>一杯水。世人聞此皆掉頭,有如東風2>射3>馬耳。魚目亦笑我,請與明月同。驊騮拳跼不能食,蹇驢得志鳴春風。折楊皇華合流俗,晉君聽琴枉清角。巴人誰肯和陽春,楚地由來賤奇璞。黃金散盡交不成,白首為儒身被輕。一談一笑失顏色,蒼蠅貝錦喧謗聲。曾參豈是殺人者,讒言三及慈母驚。 〔注解〕 (1) 不直:沒什麼價值。直,通「值」,抵得上。 (2) 東風:春風。 (3) 射:吹掠。 典故說明 「馬耳東風」原作「東風射馬耳」,意指東風吹過馬耳邊,瞬間消逝。見於唐代詩人李白〈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〉詩。典源節錄的大意:在北窗下吟詩作賦盡談些風花雪月的事情,說得再多也不比一杯水來得有價值。世間的人聽到這些都轉頭就走,就像東風吹過馬耳,瞬間消逝無蹤,起不了任何作用,比喻充耳不聞、無動於衷。亦可省作「東風馬耳」,例如:宋代詩人范成大〈丙午新正書懷〉詩一○首之八:「栗里歸來窗下臥,香山老去病中詩。東風馬耳塵勞後,半夜雞聲睡熟時。」而「馬耳東風」則見於宋代蘇軾〈和何長官六言次韻〉詩五首之五:「青山自是絕色,無人誰與為容。說向市朝公子,何殊馬耳東風。」指的正是對事情漠不關心。 書證 01.宋.周紫芝〈竹坡自贊〉:「馬耳東風,何勞喜惋;笑領尊拳,不揩唾面。是謂竹坡掣猱老漢。」 02.宋.蘇軾〈和何長官六言次韻〉詩五首之五:「青山自是絕色,無人誰與為容。說向市朝公子,何殊馬耳東風。」 03.元.陳櫟〈自詠百七十韻〉詩:「臞山謂有子,延我為塾師。初聞賦戲言,馬耳東風吹。」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比喻充耳不聞、無動於衷。 使用類別 用在「聽而不聞」的表述上。 例  句 01 對於這些執迷不悔的人們,好言相勸往往變成馬耳東風。 02 老師們的耳提面命,她竟當成馬耳東風,一點也不在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