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讀
注音 ㄇㄧㄥˊ ㄓㄜˊ ㄅㄠˇ ㄕㄣ
漢語拼音 míng zhé bǎo shēn
釋義
明達事理、洞見時勢的人,不參與會帶給自己危險的事。語本《詩經.大雅.烝民》。後亦用「明哲保身」指為了個人得失而喪失原則的庸俗處世態度。△「獨善其身」
典源
《詩經.大雅.烝民》
肅肅1>王命,仲山甫2>將3>之;邦國若否4>,仲山甫明之。既明且哲5>,以保其身。夙夜匪解6>,以事一人。
〔注解〕
(1) 肅肅:嚴敬、嚴正。
(2) 仲山甫:周宣王之大臣,生卒年不詳。亦稱樊仲山甫、樊穆仲、樊仲。
(3) 將:行、奉行。
(4) 若否:猶臧否。善惡、好壞。若,善。否,音ㄆ|ˇ,惡。
(5) 哲:明智。
(6) 夙夜匪解:日夜勤奮不懈怠。見「夙夜匪懈」。
典故說明
「明哲保身」本來是稱頌他人的一句話。明哲,是說一個人明達事理,洞見時勢;保身,是說這個人能擇安去危,保全其身,遠離禍害。出自於《詩經.大雅.烝民》這篇詩。這篇詩是周宣王的大臣尹吉甫,為稱頌宣王能任用賢臣仲山甫中興王室而作。全詩共分八章,在詩的第四章,稱贊仲山甫能奉行王命,能了解邦國的好壞;是一個明智,能保其身的人;只知道日夜奮力辦事,以事奉宣王。這是「明哲保身」的原義。後來這句成語的語義開始偏向「保身」,明哲的目的是為了保全自身免受外界侵擾,把自身利益得失置於最優先,為了達此目的,可以放棄原本該堅持的原則。例如明代梁辰魚《浣紗記.第一二齣》,提到伍子胥報了楚國殺父之仇說:「但大仇既報,吾願已畢。今欲飄然去國,明哲保身,省得落于奸臣之手。」這裡的「明哲保身」顯非原來用法,於是「明哲保身」這句成語就從原來積極贊頌的意義,一轉變成消極退守的意義了。
書證
01.《抱朴子.外篇.仁明》:「明明在上,元首之尊稱也;明哲保身,〈大雅〉之絕蹤也。」
02.唐.白居易〈杜佑致仕制〉:「盡悴事君,明哲保身,進退始終,不失其道。」
03.《宋史.卷三四○.呂大防等列傳》:「論曰:『……頌獨巋然高年,未嘗為姦邪所汙,世稱其明哲保身。』」
04.明.梁辰魚《浣紗記.第一二齣》:「但大仇既報,吾願已畢,今欲飄然去國,明哲保身,省得落於奸臣之手。」
05.《明史.卷一三二.朱亮祖等列傳》:「贊曰:『……亮祖以下諸人,既昧明哲保身之幾,又違制節謹度之道,駢首就僇,亦其自取焉爾。』」
用法說明
一、
語義說明 明達事理、洞見時勢的人,不參與會帶給自己危險的事。
使用類別 用在「明事慎行」的表述上。
例 句 01 事情發生後,大家才對他先知卓見、明哲保身的智慧佩服不已。
02 參加這種團體的人三教九流都有,我看你還是明哲保身,不要去蹚這渾水吧!
03 范蠡就是看出句踐這個人只可共患難,不可共享福,所以明哲保身,離開越國。
二、
語義說明 為了個人得失而喪失原則的庸俗處世態度。
使用類別 用在「退縮自保」的表述上。
例 句 01 凡事不關己,就不加聞問,是明哲保身的方法。
02 士可仕則仕,不可仕則隱,我為了明哲保身,不過問政治。
03 如果大家都自掃門前雪,只求明哲保身,這個社會將會變得很冷漠。
04 凶案現場警方根本找不到目擊者,因為大家都三緘其口以求明哲保身。
辨識
近義: 潔身自好,獨善其身
反義: 同流合汙,隨波逐流
辨似:
形音辨誤 明,音ㄇ|ㄥˊ,明智,通曉事理。不可寫作「名」。
同 「明哲保身」及「獨善其身」都有保全自己的意思。
異 「明哲保身」側重於「保身」,不使自己涉入危險的處境;「獨善其身」則側重於只顧自己好而不管他人。
明哲保身 獨善其身 辨似例句
○ ㄨ 事情發生後,大家才對他先知卓見、~的智慧佩服不已。
ㄨ ○ 原本是一位熱心公益的人,現在竟然只求~,這簡直令人無法置信。
參考詞語
參考詞語︰ 明哲防身
注音︰ ㄇㄧㄥˊ ㄓㄜˊ ㄈㄤˊ ㄕㄣ
漢語拼音︰ míng zhé fáng shēn
釋義︰ 猶「明哲保身」。見「明哲保身」條。
01.唐.李紳〈卻過淮陰吊韓信廟〉詩:「徒用千金酬一飯,不知明哲重防身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