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天造地設


音讀

注音 ㄊㄧㄢ ㄗㄠˋ ㄉㄧˋ ㄕㄜˋ
漢語拼音 tiān zào dì shè

釋義

天然所成就的。※語或出宋.陸游〈南園記〉。後亦用「天造地設」形容人或事物彼此配合得自然得體,渾然天成。




典源

※宋.陸游〈南園記〉(據《陸放翁全集.放翁逸稾.卷上》引)
慶元三年二月丙午,慈福有旨,以別園賜今少師平原郡王韓公。其地實武林1>之東麓2>,而西湖3>之水匯于其下,天造地設,極山湖之美。公既受命,乃以祿入之餘,葺為南園。因其自然,輔以雅趣。
〔注解〕


(1) 武林:山名。指武林山,位在杭州市北邊。

(2) 東麓:東邊山麓。麓,音ㄌㄨˋ,山腳。

(3) 西湖:湖泊名,在浙江省杭州市城西。由錢塘江泥土積塞灣口而成,周三十里。風景極佳,為馳名中外的遊覽勝地。


典故說明

「天造地設」指事物乃天地的力量所形成,也就是天然所形成的。此語見於宋代陸游的〈南園記〉。宋寧宗慶元三年二月丙午,憲聖太后賜與少師平原郡王韓侂冑一處別園,經過修築整建後,取名「南園」。南園位於浙江杭州市武林山東麓,山腳下是西湖湖水匯集處,自然天成的景色,可說是山光水色中最為美麗的。後來「天造地設」就是用來指天然所成就的,亦用來形容人或事物彼此配合得自然得體,渾然天成。


書證



01.宋.陸游〈南園記〉:「其地實武林之東麓,而西湖之水匯于其下,天造地設,極山湖之美。」(源)

02.《朱子語類.卷一○九.朱子.論取士》:「只將諸州終場之數,與合發解人數定便了。又不是天造地設有定數,何故不敢改動?也是好笑!」

03.《宋史.卷九三.河渠志三》:「禹跡湮沒於數千載之遠,陛下神智獨運,一旦興複,導河三山。長堤盤固,橫截巨浸,依山為梁,天造地設。」

04.宋.樓鑰《攻媿集.卷五六.揚州平山堂記》:「蜀岡江南諸山,一目千里,而王荊公亦謂一堂高視兩三州者也。天造地設,待人而發。」

05.《兒女英雄傳.第二六回》:「一般兒大的人,怎麼我的紅定,絕不提起?姐姐這樣天造地設的紅定,倒說是我家生作蠻來。」

06.清.葉燮《原詩.卷二.內篇下》:「然設身而處當時之境會,覺此五字之情景,恍如天造地設,呈於象,感於目,會於心。」

07.《孽海花.第七回》:「咦!怎麼這個天造地設、門當戶對的女貌郎才,你們倒想不到?」


用法說明



一、
語義說明 天然所成就的。
使用類別 用在「自然現象」的表述上。
例  句 01 太魯閣峽谷壯麗的景色,鬼斧神工,天造地設。
02 這裡是人間的香格里拉,是天造地設的好地方!
03 登上玉山之巔,往四周眺望,你才會知道什麼是天造地設的景色。
04 這道山泉直瀉而下,巧的是配合上這片楓樹林,好一幅天造地設的美景!
二、
語義說明 形容人或事物彼此配合得自然得體,渾然天成。
使用類別 用在「兩相美合」的表述上。
例  句 01 這對新人郎才女貌,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佳偶。
02 他們是天造地設的姻緣,令人只羨鴛鴦不羨仙。
03 他倆不論外形、個性都十分相配,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。
04 杜甫詩中的「無邊落木蕭蕭下,不盡長江滾滾來」,真是天造地設的對工,可謂鬼斧神工了。


辨識



近義: 鬼斧神工,渾然天成
反義: 矯揉造作





參考詞語



參考詞語︰ 天授地設
注音︰ ㄊㄧㄢ ㄕㄡˋ ㄉㄧˋ ㄕㄜˋ
漢語拼音︰ tiān shòu dì shè
釋義︰ 猶「天造地設」。見「天造地設」條。
01.宋.邵博《邵氏聞見後錄.卷二五》:「凡登覽而惝恍,俯瞰而峭絕,天授地設,不待人力而巧者,洛陽獨有此園爾。」 


參考詞語︰ 天生地設
注音︰ ㄊㄧㄢ ㄕㄥ ㄉㄧˋ ㄕㄜˋ
漢語拼音︰ tiān shēng dì shè
釋義︰ 猶「天造地設」。見「天造地設」條。
01.《兒女英雄傳.第二六回》:「姐姐細想這寶硯雕弓,豈不是天生地設的兩樁紅定?」

02.《紅樓夢.第五七回》:「正在躊躇之際,忽想起薛蝌未娶,看他二人恰是一對天生地設的夫妻,因謀之於鳳姐兒。」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模稜兩可

音讀 注音 ㄇㄛˊ ㄌㄥˊ ㄌㄧㄤˇ ㄎㄜˇ 漢語拼音 mó léng liǎng kě 釋義 「模稜兩可」之「模」,典源作「摸」。「摸」,通「模」。「模稜兩可」摸物稜角兩端,摸那一端都可以。比喻處理事情的態度含混,不表示明確的意見或主張。語本《舊唐書.卷九四.蘇味道列傳》。△「不置可否」 典源 《舊唐書.卷九四.蘇味道列傳》 蘇味道,趙州欒城人也。少與鄉人李嶠俱以文辭知名,時人謂之蘇、李。……嘗謂人曰:「處事不欲決斷明白,若有錯誤,必貽咎譴1>,但摸稜以持兩端可矣。」時人由是號為「蘇摸稜」。 〔注解〕 (1) 咎譴:因過失而受到的責備。 典故說明 根據《舊唐書》的記載,蘇味道是唐初趙州欒城人,年輕時和李嶠都以擅長文辭而出名,當時的人因此合稱他們為「蘇李」。雖然他一生中都在官場上打滾,還擔任過宰相的重要職務,但是他的處事態度含混,曾經對人說:「處理事情時,最好不要明白的表示自己的意見和主張,萬一出了錯,才不會因為判斷錯誤而受到責備,這就像摸著稜角的兩端,不置可否才好。」人們因此,幫他取了個「蘇摸稜」的外號。後來「模稜兩可」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以比喻處理事情的態度含混,不表示明確的意見或主張。 書證 01.明.張居正〈時政切要疏〉:「臣竊見近年以來,紀綱不肅,法度不行,上下務為姑息,百事悉從委徇,以模稜兩可謂之調停,以委曲遷就謂之善處。」 02.明.王世貞《嘉靖以來首輔傳.卷七》:「近年以來,紀綱不肅,法度不行。上下務為姑息,百事悉從委徇,以模稜兩可為調停,以委曲遷就為善處。」 03.清.谷應泰《明史紀事本末.卷六一.江陵柄政》:「近年以來,綱紀不肅。猥以模稜兩可謂之調停,以委曲遷就謂之善處。伏望刑賞予奪,一歸公道而不曲徇乎私情。」 04.《經史講義.卷一四.書經.清.柴潮生.繼自今立政其勿以憸人其惟吉士用勱相我國家》:「謇謇諤諤,明辨是非者,必君子;&00614_w 01.jpg;&00614_w 01.jpg;訿訿模稜兩可者,必小人。」 05.清.喻昌《醫門法律.卷一二.論金匱硝石礬石散方》:「此方之極妙極妙者也,以陳無擇之賢,模稜兩可。其說謂『無發熱、惡寒、脈滑者用此湯;若發熱、惡寒、其脈浮緊,則以滑石石膏治之。青天白日、夢語喃喃、況其他乎!」

推己及人

音讀 注音 ㄊㄨㄟ ㄐㄧˇ ㄐㄧˊ ㄖㄣˊ 漢語拼音 tuī jǐ jí rén 釋義 將心比心,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。語出晉.傅玄《傅子.卷一.仁論》。 典源 晉.傅玄《傅子.卷一.仁論》 昔者聖人之崇仁也,將以興天下之利也。利或不興,須仁以濟。天下有不得其所,若己推而委之於溝壑然。夫仁者,蓋推己以及人也,故己所不欲,無施于人1>,推己所欲,以及天下。推己心孝于父母,以及天下,則天下之為人子者,不失其事親之道矣。推己心有樂于妻子,以及天下,則天下之為人父者,不失其室家之歡矣。推己之不忍于饑寒,以及天下之心,含生無凍餧之憂矣。此三者,非難見之理,非難行之事。唯不內推其心以恕乎,人未之思耳。夫何遠之有哉。 〔注解〕 (1) 己所不欲,無施于人:自己所不喜歡的事物,不要加在別人身上。出自《論語.衛靈公》。見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 。 典故說明 在《論語.衛靈公》中,孔子說︰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」意思就是說,自己所不喜歡的事情,不要加在別人的身上。而在晉.傅玄《傅子.卷一.仁論》中,則更進一步將孔子的思想擴大,認為不但要「己所不欲,無施于人」,更要「推己所欲,以及天下」。也就是說,將自己所願意的事情,施行在其他人的身上,做到「推己以及人」。因此,自己孝順父母,也要讓別人孝順父母;自己家庭和樂,也讓其他人的家庭和樂;自己不願遭受飢寒,也幫助別人不會遭受飢寒。唯有當一個人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時,才能做到「推己以及人」,達成真正的仁恕之道。後來「推己及人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形容將心比心,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。 書證 01.晉.傅玄《傅子.卷一.仁論》:「夫仁者,蓋推己以及人也,故己所不欲,無施于人,推己所欲,以及天下。」(源) 02.宋.朱熹《四書章句集注.中庸章句.第一三章》:「盡己之心為忠,推己及人為恕。」 03.宋.朱熹〈與范直閣書〉:「學者之於忠恕,未免參校彼己,推己及人,則宜其未能誠一於天,安得與聖人之忠恕者同日而語也。」 04.明.海瑞《海瑞集.上編.淳安縣時期.興革條例》:「不知講信修睦,不能推己及人,此訟之所以日繁而莫可止也。」 05.清.張惠言〈承拙齋家傳〉:「先生以致知格物為基阯,以身體力行為堂奧,以忝忿窒欲為牆垣,以推己及人為門戶,以書策吟詠為園囿,保吾天全吾真

馬耳東風

音讀 注音 ㄇㄚˇ ㄦˇ ㄉㄨㄥ ㄈㄥ 漢語拼音 mǎ ěr dōng fēng 釋義 東風吹過馬耳邊,瞬間消逝。比喻充耳不聞、無動於衷。語本唐.李白〈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〉詩。△「耳邊風」、「秋風過耳」 典源 唐.李白〈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〉詩(據《全唐詩.卷一七八.李白》引) 人生飄忽百年內,且須酣暢萬古情。君不能狸膏金距學鬥雞,坐令鼻息吹虹霓。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,西屠石堡取紫袍。吟詩作賦北窗裡,萬言不直1>一杯水。世人聞此皆掉頭,有如東風2>射3>馬耳。魚目亦笑我,請與明月同。驊騮拳跼不能食,蹇驢得志鳴春風。折楊皇華合流俗,晉君聽琴枉清角。巴人誰肯和陽春,楚地由來賤奇璞。黃金散盡交不成,白首為儒身被輕。一談一笑失顏色,蒼蠅貝錦喧謗聲。曾參豈是殺人者,讒言三及慈母驚。 〔注解〕 (1) 不直:沒什麼價值。直,通「值」,抵得上。 (2) 東風:春風。 (3) 射:吹掠。 典故說明 「馬耳東風」原作「東風射馬耳」,意指東風吹過馬耳邊,瞬間消逝。見於唐代詩人李白〈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〉詩。典源節錄的大意:在北窗下吟詩作賦盡談些風花雪月的事情,說得再多也不比一杯水來得有價值。世間的人聽到這些都轉頭就走,就像東風吹過馬耳,瞬間消逝無蹤,起不了任何作用,比喻充耳不聞、無動於衷。亦可省作「東風馬耳」,例如:宋代詩人范成大〈丙午新正書懷〉詩一○首之八:「栗里歸來窗下臥,香山老去病中詩。東風馬耳塵勞後,半夜雞聲睡熟時。」而「馬耳東風」則見於宋代蘇軾〈和何長官六言次韻〉詩五首之五:「青山自是絕色,無人誰與為容。說向市朝公子,何殊馬耳東風。」指的正是對事情漠不關心。 書證 01.宋.周紫芝〈竹坡自贊〉:「馬耳東風,何勞喜惋;笑領尊拳,不揩唾面。是謂竹坡掣猱老漢。」 02.宋.蘇軾〈和何長官六言次韻〉詩五首之五:「青山自是絕色,無人誰與為容。說向市朝公子,何殊馬耳東風。」 03.元.陳櫟〈自詠百七十韻〉詩:「臞山謂有子,延我為塾師。初聞賦戲言,馬耳東風吹。」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比喻充耳不聞、無動於衷。 使用類別 用在「聽而不聞」的表述上。 例  句 01 對於這些執迷不悔的人們,好言相勸往往變成馬耳東風。 02 老師們的耳提面命,她竟當成馬耳東風,一點也不在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