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天誅地滅


音讀

注音 ㄊㄧㄢ ㄓㄨ ㄉㄧˋ ㄇㄧㄝˋ
漢語拼音 tiān zhū dì miè

釋義

誅,殺。滅,消滅。「天誅地滅」指所作所為天地不容。多用於發誓、賭咒。語出宋.朱暉《絕倒錄.養脾丸》。




典源

宋.朱暉《絕倒錄.養脾丸》(據《說郛.卷四四》引)
李生者,居餘杭門外,善貨殖1>,日賣養脾2>丸于市,嘗揭3>巨榜4>于前曰:「不使丁香5>、木香6>合,則天誅地滅。」家蓄二婢以事炮製。李一夜飲醉而溺死于河,其家勿知也,但怪連日勿歸,遣親信四方尋求,略無蹤跡。洎官驗視,或有報其家者,亟前詣之,已腐敗,僅能辨認。欲求免洗滌已不及矣,遂稿葬于叢冢間,立木牌于墳云:「發藥李郎中之墓。」或有題于牌後曰:「賣藥李郎中,昂藏辨不窮。一朝天賜報,溺死運河東。」未幾,家計蕭然,其妻遣去二婢,尋去所居,攜二子以事人。或有問于妻曰:「爾夫修合不茍,天當佑之,何反報之。酷耶?」他日,後夫醉之,以酒叩之,妻云:「向所遣去二婢,先夫專委之修合,一名木香,一名丁香,其實不用二藥也,故受斯報云。」
〔注解〕


(1) 貨殖:經商。

(2) 脾:指脾臟,內臟之一。橢圓形呈赤褐色,位於腹腔左上側,胃的賁門端的外側。具製造白血球、淋巴球及分解紅血球,貯藏鐵質、調節脂肪、蛋白質的新陳代謝等功能。

(3) 揭:張貼。

(4) 巨榜:大的公告。

(5) 丁香:植物名。桃金孃科蒲桃屬,常綠喬木。葉對生,橢圓形或腎臟形。花白色或紫色,四瓣,有香味。因花形甚小,有如雞舌,故亦稱為「雞舌香」。花蕾及其精油為重要香料,均可入藥,為芳香健胃劑、驅風劑及興奮劑。亦稱為「素客」。

(6) 木香:植物名。馬兜鈴科馬兜鈴屬,蔓性多年生草本。葉紙質披細毛,通常為腎臟形或戟形。花暗紫色,先端為三角狀披針形,下部呈球形。蒴果球形,有稜角。根可入藥,有治眩暈、腹痛、袪痰等作用。


典故說明

「天誅地滅」多用於發誓、賭咒,如違誓言咒語,必為天地所殺,形容所作所為,天地不容。宋朝朱暉《絕倒錄.養脾丸》中記載,商人李生在市場上賣養脾丸,並在攤位前張貼巨大的告示,上寫:「不使丁香、木香合,則天誅地滅。」意思是:不能使丁香和木香這兩種藥調和,則他將招致天地誅殺。後來,他果然因為用藥不實得到報應,在一天夜裡喝醉酒而溺死在河中。後來「天誅地滅」演變為成語,多被用於發誓、賭咒,如違誓言咒語,必為天地不容而遭誅殺。


書證



01.宋.朱暉《絕倒錄.養脾丸》:「不使丁香、木香合,則天誅地滅。」(源)

02.《二刻拍案驚奇.卷九》:「龍香姐,小生自那日驚散之後,有一刻不想你姐姐,也叫我天誅地滅!怎奈是這日一去,彼此分散,無路可通。」

03.《五色石.卷五》:「韋氏含著眼淚,指天設誓道:『這等孝順的孩兒,我今若不把他做親生的一般看待,天誅地滅!』」

04.《紅樓夢.第二九回》:「寶玉聽了,便向前來直問到臉上:『你這麼說,是安心咒我天誅地滅?』」


用法說明



語義說明 形容所作所為天地所不容。
使用類別 用在「罪惡深重」的表述上。
例  句 01 他壞事做盡,卻毫無悔改之心,必遭天誅地滅。
02 你掏空公司資產,惡意倒閉,害了這麼多人妻離子散,必遭天誅地滅。
03 許多人都以「人不為己,天誅地滅」這句俗話,來為自己不當行為開脫。
04 為了表示改過的決心,他立下重誓說:「若再犯,天誅地滅,不得好死!」
05 地主見自己的土地老是有人亂倒垃圾,就做了一塊木牌,上寫:「亂倒垃圾者,天誅地滅。」


辨識



近義: 天打雷劈,天理不容





參考詞語



參考詞語︰ 地滅天誅
注音︰ ㄉㄧˋ ㄇㄧㄝˋ ㄊㄧㄢ ㄓㄨ
漢語拼音︰ dì miè tiān zhū
釋義︰ 即「天誅地滅」。見「天誅地滅」條。
01.元.石君寶《秋胡戲妻.第三折》:「轆軸上也打不出那連環玉,似你這傷風敗俗,怕不的地滅天誅!」 


參考詞語︰ 天地誅滅
注音︰ ㄊㄧㄢ ㄉㄧˋ ㄓㄨ ㄇㄧㄝˋ
漢語拼音︰ tiān dì zhū miè
釋義︰ 即「天誅地滅」。見「天誅地滅」條。
01.《水滸傳.第一五回》:「我等六人中,但有私意者,天地誅滅,神明鑒察。」

02.《水滸傳.第四四回》:「丈人且收過了這本明白帳目。若上面有半點私心,天地誅滅。」 


參考詞語︰ 天地誅戮
注音︰ ㄊㄧㄢ ㄉㄧˋ ㄓㄨ ㄌㄨˋ
漢語拼音︰ tiān dì zhū lù
釋義︰ 戮,殺。「天地誅戮」即「天誅地滅」。見「天誅地滅」條。
01.《水滸傳.第八○回》:「某等淹留大貴人在此,並無異心。若有瞞昧,天地誅戮。」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模稜兩可

音讀 注音 ㄇㄛˊ ㄌㄥˊ ㄌㄧㄤˇ ㄎㄜˇ 漢語拼音 mó léng liǎng kě 釋義 「模稜兩可」之「模」,典源作「摸」。「摸」,通「模」。「模稜兩可」摸物稜角兩端,摸那一端都可以。比喻處理事情的態度含混,不表示明確的意見或主張。語本《舊唐書.卷九四.蘇味道列傳》。△「不置可否」 典源 《舊唐書.卷九四.蘇味道列傳》 蘇味道,趙州欒城人也。少與鄉人李嶠俱以文辭知名,時人謂之蘇、李。……嘗謂人曰:「處事不欲決斷明白,若有錯誤,必貽咎譴1>,但摸稜以持兩端可矣。」時人由是號為「蘇摸稜」。 〔注解〕 (1) 咎譴:因過失而受到的責備。 典故說明 根據《舊唐書》的記載,蘇味道是唐初趙州欒城人,年輕時和李嶠都以擅長文辭而出名,當時的人因此合稱他們為「蘇李」。雖然他一生中都在官場上打滾,還擔任過宰相的重要職務,但是他的處事態度含混,曾經對人說:「處理事情時,最好不要明白的表示自己的意見和主張,萬一出了錯,才不會因為判斷錯誤而受到責備,這就像摸著稜角的兩端,不置可否才好。」人們因此,幫他取了個「蘇摸稜」的外號。後來「模稜兩可」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以比喻處理事情的態度含混,不表示明確的意見或主張。 書證 01.明.張居正〈時政切要疏〉:「臣竊見近年以來,紀綱不肅,法度不行,上下務為姑息,百事悉從委徇,以模稜兩可謂之調停,以委曲遷就謂之善處。」 02.明.王世貞《嘉靖以來首輔傳.卷七》:「近年以來,紀綱不肅,法度不行。上下務為姑息,百事悉從委徇,以模稜兩可為調停,以委曲遷就為善處。」 03.清.谷應泰《明史紀事本末.卷六一.江陵柄政》:「近年以來,綱紀不肅。猥以模稜兩可謂之調停,以委曲遷就謂之善處。伏望刑賞予奪,一歸公道而不曲徇乎私情。」 04.《經史講義.卷一四.書經.清.柴潮生.繼自今立政其勿以憸人其惟吉士用勱相我國家》:「謇謇諤諤,明辨是非者,必君子;&00614_w 01.jpg;&00614_w 01.jpg;訿訿模稜兩可者,必小人。」 05.清.喻昌《醫門法律.卷一二.論金匱硝石礬石散方》:「此方之極妙極妙者也,以陳無擇之賢,模稜兩可。其說謂『無發熱、惡寒、脈滑者用此湯;若發熱、惡寒、其脈浮緊,則以滑石石膏治之。青天白日、夢語喃喃、況其他乎!」

推己及人

音讀 注音 ㄊㄨㄟ ㄐㄧˇ ㄐㄧˊ ㄖㄣˊ 漢語拼音 tuī jǐ jí rén 釋義 將心比心,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。語出晉.傅玄《傅子.卷一.仁論》。 典源 晉.傅玄《傅子.卷一.仁論》 昔者聖人之崇仁也,將以興天下之利也。利或不興,須仁以濟。天下有不得其所,若己推而委之於溝壑然。夫仁者,蓋推己以及人也,故己所不欲,無施于人1>,推己所欲,以及天下。推己心孝于父母,以及天下,則天下之為人子者,不失其事親之道矣。推己心有樂于妻子,以及天下,則天下之為人父者,不失其室家之歡矣。推己之不忍于饑寒,以及天下之心,含生無凍餧之憂矣。此三者,非難見之理,非難行之事。唯不內推其心以恕乎,人未之思耳。夫何遠之有哉。 〔注解〕 (1) 己所不欲,無施于人:自己所不喜歡的事物,不要加在別人身上。出自《論語.衛靈公》。見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 。 典故說明 在《論語.衛靈公》中,孔子說︰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」意思就是說,自己所不喜歡的事情,不要加在別人的身上。而在晉.傅玄《傅子.卷一.仁論》中,則更進一步將孔子的思想擴大,認為不但要「己所不欲,無施于人」,更要「推己所欲,以及天下」。也就是說,將自己所願意的事情,施行在其他人的身上,做到「推己以及人」。因此,自己孝順父母,也要讓別人孝順父母;自己家庭和樂,也讓其他人的家庭和樂;自己不願遭受飢寒,也幫助別人不會遭受飢寒。唯有當一個人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時,才能做到「推己以及人」,達成真正的仁恕之道。後來「推己及人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形容將心比心,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。 書證 01.晉.傅玄《傅子.卷一.仁論》:「夫仁者,蓋推己以及人也,故己所不欲,無施于人,推己所欲,以及天下。」(源) 02.宋.朱熹《四書章句集注.中庸章句.第一三章》:「盡己之心為忠,推己及人為恕。」 03.宋.朱熹〈與范直閣書〉:「學者之於忠恕,未免參校彼己,推己及人,則宜其未能誠一於天,安得與聖人之忠恕者同日而語也。」 04.明.海瑞《海瑞集.上編.淳安縣時期.興革條例》:「不知講信修睦,不能推己及人,此訟之所以日繁而莫可止也。」 05.清.張惠言〈承拙齋家傳〉:「先生以致知格物為基阯,以身體力行為堂奧,以忝忿窒欲為牆垣,以推己及人為門戶,以書策吟詠為園囿,保吾天全吾真

馬耳東風

音讀 注音 ㄇㄚˇ ㄦˇ ㄉㄨㄥ ㄈㄥ 漢語拼音 mǎ ěr dōng fēng 釋義 東風吹過馬耳邊,瞬間消逝。比喻充耳不聞、無動於衷。語本唐.李白〈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〉詩。△「耳邊風」、「秋風過耳」 典源 唐.李白〈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〉詩(據《全唐詩.卷一七八.李白》引) 人生飄忽百年內,且須酣暢萬古情。君不能狸膏金距學鬥雞,坐令鼻息吹虹霓。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,西屠石堡取紫袍。吟詩作賦北窗裡,萬言不直1>一杯水。世人聞此皆掉頭,有如東風2>射3>馬耳。魚目亦笑我,請與明月同。驊騮拳跼不能食,蹇驢得志鳴春風。折楊皇華合流俗,晉君聽琴枉清角。巴人誰肯和陽春,楚地由來賤奇璞。黃金散盡交不成,白首為儒身被輕。一談一笑失顏色,蒼蠅貝錦喧謗聲。曾參豈是殺人者,讒言三及慈母驚。 〔注解〕 (1) 不直:沒什麼價值。直,通「值」,抵得上。 (2) 東風:春風。 (3) 射:吹掠。 典故說明 「馬耳東風」原作「東風射馬耳」,意指東風吹過馬耳邊,瞬間消逝。見於唐代詩人李白〈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〉詩。典源節錄的大意:在北窗下吟詩作賦盡談些風花雪月的事情,說得再多也不比一杯水來得有價值。世間的人聽到這些都轉頭就走,就像東風吹過馬耳,瞬間消逝無蹤,起不了任何作用,比喻充耳不聞、無動於衷。亦可省作「東風馬耳」,例如:宋代詩人范成大〈丙午新正書懷〉詩一○首之八:「栗里歸來窗下臥,香山老去病中詩。東風馬耳塵勞後,半夜雞聲睡熟時。」而「馬耳東風」則見於宋代蘇軾〈和何長官六言次韻〉詩五首之五:「青山自是絕色,無人誰與為容。說向市朝公子,何殊馬耳東風。」指的正是對事情漠不關心。 書證 01.宋.周紫芝〈竹坡自贊〉:「馬耳東風,何勞喜惋;笑領尊拳,不揩唾面。是謂竹坡掣猱老漢。」 02.宋.蘇軾〈和何長官六言次韻〉詩五首之五:「青山自是絕色,無人誰與為容。說向市朝公子,何殊馬耳東風。」 03.元.陳櫟〈自詠百七十韻〉詩:「臞山謂有子,延我為塾師。初聞賦戲言,馬耳東風吹。」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比喻充耳不聞、無動於衷。 使用類別 用在「聽而不聞」的表述上。 例  句 01 對於這些執迷不悔的人們,好言相勸往往變成馬耳東風。 02 老師們的耳提面命,她竟當成馬耳東風,一點也不在意